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23條政策舉措,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對此,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表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3月以來疫情沖擊導致民營中小微企業受損較大的背景下,“金融23條”包括了系統性地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措施,體現了貨幣政策的精準發力、適時加力。
穩住了民營中小微企業就是穩住了實體經濟的基本盤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影響加大,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商務服務等為代表的服務業明顯承壓。3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9%,餐飲收入同比下降16.4%。這些疫情受損比較嚴重的行業,恰恰是民營中小微企業分布比較集中的行業。
民營中小微企業對我國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而且在帶動就業方面也貢獻非常突出。今年3月份,由于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加大,就業問題已經有所凸顯。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尤其是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上升相對更快,分別達到了6.3%和16.0%。如何通過一攬子政策,穩住民營中小微企業,成為今年穩增長的關鍵。
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比
在疫情影響下,很多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場景受到限制,現金流壓力很大。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金融23條”專門作出了政策部署。文件提到,金融機構要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更好滿足小微企業用款需求。與此同時,鼓勵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構建中長期合作關系,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充分滿足民營經濟合理金融需求,進一步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比。這些政策措施,不僅取向明確,而且有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量化指標,將在充分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的基礎上,有效緩解其短期現金流壓力。
近年來,一些金融主體在服務民營中小微企業時還存在一定的偏見。尤其是經歷了2018年民企產業債違約、2021年以來民企地產債違約兩輪集中性的風險事件后,部分民企在金融市場融資難度有所加大。“金融23條”再次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貸款、債券融資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視同仁,體現了支持民營主體的堅定政策方向,也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