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位置境域
大慶市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部。市區地理位置北緯45°46'至46°55',東經124°19'至125°12'之間,東與綏化地區相連,南與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與齊齊哈爾市接壤。濱洲鐵路從市中心穿過,東南距哈爾濱市159千米,西北距齊齊哈爾市139千米。
氣候
大慶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海洋暖流季風的影響,總的特點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風多。全年無霜期較短。雨熱同季,有利于農作物和牧草生長。
大慶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冬長嚴寒,夏秋涼爽。大慶市年平均氣溫4.2℃,最冷月平均氣溫-18.5℃,極端最低氣溫-39.2℃;最熱月平均氣溫23.3℃,極端最高氣溫39.8℃,年均無霜期143天;年均風速3.8m/s,年≥6級風日數為30天;年降水量427.5mm,年蒸發量1635mm,年干燥度為1.2,大陸度為78.9;年日照時數為2726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491.4kJ/平方厘米。
由于地處溫帶季風性氣候所以受溫帶和季風共同影響,大慶市年氣候變化多端,春夏秋冬四季,寒來暑往,周而復始的循環。冬季受大陸冷高壓控制影響,盛行偏北風,寒冷少雪,熱量嚴重匱乏;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偏南風,夏季前期干熱,后期降水集中且變率大,時有旱澇;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春季冷暖多變,干旱多風,風借旱情,旱助風威,水資源嚴重匱乏;秋季多寒潮,降溫急劇,春溫高于秋溫,春雨少于秋雨。
大慶市氣候受大陸的影響遠甚于海洋,陸地因素在氣候形成中起決定作用,大慶市大陸度K在76.2~81.0之間(遠大于50),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由于氣候的大陸性和季風交替共同影響,在春季的增溫和秋季的降溫過程中,溫度升降頻繁且劇烈;同時,由于晴天日數多,晝夜溫度變差大。
大慶市有什么自然資源?
水資源
大慶市有自然水面29.27萬公頃,水源來自嫩江、松花江和天然降水。嫩江水在境內流經長度260.9千米,年徑流量300多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4.98萬公頃。松花江在境內流經長度128.6千米,年徑流量272.8億立方米。大慶湖泡數量很大,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有284個,總面積接近3000平方千米。
油氣資源
大慶的石油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13。其中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千米,縱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在黑龍江境內約占12萬平方千米。在地質歷史上,這里曾是一個大型內陸湖盆,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沉積了豐富的生油物質。盆地中心的沉積巖厚度達7000至9000多米。據記載,在這個地區,科學預測,至少蘊藏著100—150億噸石油儲量,可供開采的石油儲量為80—100億噸;天然氣總儲量為8580—42900億立方米。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以來,探明含油面積4415.8平方千米,石油地質儲量55.87億噸。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大慶市草原面積84.07萬公頃,占大慶市土地面積的四成左右。草原上天然牧草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羊草、野古草、水稗、蘆葭草、星星草、狼尾草、姬香草、斜莖草、紫苜蓿、藤蒿等。這些天然牧草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截至2011年,大慶市共有肉牛26萬頭,奶牛12.5萬頭,羊出欄101萬只,生豬飼養174萬頭,家禽總產2210萬只。草原為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截至2010年底,草原區域內有獸類5目8科23種,其中常見的有山兔、狐貍、黃鼠狼、黃羊、狍子,狼、貉、香鼬、艾虎、狗獾、旱獺、水獺等。鳥類有140余種,常見有貓頭鷹、鵪鶉、烏鴉、鵲雀、非眉鳥、燕尾雀、紅馬料,三道門、蘇雀、燕子、雉雞、百靈鳥等,偶然也能見到丹頂鶴在草地上覓食。
其它資源
大慶市還有中草藥、蘆葦、林業和旅游等資源。中草藥主要有防風、黃芩、甘草等150多種,總儲量在1億公斤以上。每年夏秋季節,中草藥商聚集大慶,運走數以百萬公斤的中草藥材,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運銷到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大慶市有蘆葦面積10.5萬公頃,居黑龍江首位,是造紙工業的優良原料。大慶市區有林地面積16.58萬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1.1%。良好的自然環境,為野生動物的生長、棲息、繁育提供了條件。大慶還擁有石油文化、濕地風光、民俗風情、野生動植物觀賞、溫泉療養等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