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
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別人,
使人們的心得到滋潤,從而提高對生活的信念。
——作家汪曾祺
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足,人們更加重視追求精神上的充盈。家裝的意義不僅在于設計一個舒適美好的家,更在于傳導美的體驗,帶來美的享受,升華生活的品質。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用擅長的表現手法,以恰當的方式滿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同時詮釋著生活美學,也傳達著設計賦予生活的巧思。
生活美學在現象層面提倡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高度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觀,拒絕規模化的批量生產,以“美生活”來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質的生活來升華有質量的生活。5月28日,由墅城會與尊典 · 木大匠聯合主辦的「少墅派意見 · 第十二回」設計美學沙龍在深圳新天鵝堡3期隆重舉行。
在深圳市墨客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設計師 王勤儉主持下、深圳界汐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 黃懿、深圳市意諾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易楠、深圳市初心設空間裝飾有限公司創始人 李汶麒、深圳市圣境品建筑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設計師 圣時謙、元素番茄空間設計(深圳)創始人 雷星月、元素番茄空間設計(深圳)創始人 李日雄、深圳市承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崔立元、深圳鈦馬赫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創始人 楊成、深圳市紐艾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胡虎、湘桂(深圳)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 李湘桂、深圳市阡墨社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楊行、深圳市阡墨社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孟慧麗等大灣區一眾知名設計師與尊典 · 木大匠家居品牌彭紫霞團隊從設計生活美學的角度,展開對話和探索。
深圳市墨客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總設計師 王勤儉
王勤儉:居住之美不一定要奢華的材料和復雜的設計語言去呈現,風格也不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除了美,空間設計還尤需關注人與空間的交互,注重情感體驗。
設計師從某種層面來說應該是全能手,不僅要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度,譬如對于當下人們生活需求變化的敏銳觀察,對于新材料、新技術的學習和掌控等,還要從設計之外吸取養分,例如文學、歷史、藝術、經濟。
只有持續學習和思考,積極開拓眼界,豐富生活閱歷,才能游刃有余,用設計為客戶的生活賦予更美好的意義。這也是設計師這個職業本身的樂趣所在。
深圳界汐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創始人/設計總監 黃懿
黃懿:我認為對設計要充滿熱愛和激情,同時保持專注和敬畏之心。
設計絕對不僅僅是藝術和技術的疊加,而是高度綜合的社會學科或者人文學科;從美學的角度,設計師有時候需要做減法,正所謂“繁進簡出,大道至簡”,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來,室內簡約風格頗受歡迎,它具備簡潔、實用、個性化、人性化、材料環保等優勢,可以為我們帶來舒適、安心和美的體驗。
深圳市意諾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總經理 易楠
易楠: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段居家隔離的經歷,讓我們有時間充分認識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環境,除了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外,更對戶型的健康型、多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后疫時代”,人們對室內空間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與親和性要求尤為突出。
傳統室內空間設計在這兩年來暴露出的問題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如何有效改善工作生活環境、更加合理地分隔室內空間,開展美觀實用、綠色健康的室內空間設計,是后疫情時代下室內空間設計的新發展方向。這一空間設計不僅能有效改善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更加合理地分隔室內空間,而且將重新定位人的審美觀念和思維方式,注重人與建筑、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深圳市初心設空間裝飾有限公司 創始人 李汶麒
李汶麒: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轉型,室內設計行業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下,設計師要始終有意識地去學習,用大量的時間去了解和學習流行趨勢、工藝、材料、技術、產品等等,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生活美學的營造需要藝術化,但是設計師不是藝術家,無法隨心所欲地創作,只有熱愛、堅持以及專業的態度才能有更好的作品。
深圳市圣境品建筑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首席設計師 圣時謙
圣時謙:在我的設計項目中,別墅豪宅涉及不少,在裝修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把握美學方面的原則。
設計對人的審美有一定的需要求的,客戶也想要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要做好設計,必須靜下心來,去想、去悟。設計作品除了要美,同時更要有標準的工藝以及科學的依據,基于這些理念的創作才能使項目案例更人性化,更好地服務客戶并獲得更好的客戶回饋。
元素番茄空間設計(深圳)創始人 雷星月
雷星月:從人居角度來看,居住不僅是生活物質基本滿足,更是一種精神需要,一種精神的棲居。舒適的空間、和睦的家庭,美好的鄰里關系,在目前疫情當下對詩意棲居的重要性更為凸顯了出來。而設計師的職責就是以更專業的視角,以更貼切、更契合的方式,去倡導和實現此目的。
元素番茄空間設計(深圳)創始人 李日雄
李日雄
:設計的意義之一在于,為人們創造一個既舒適又能滿足使用需要和審美的空間。
而這其中,我認為美是多樣性的,回顧這些年的室內設計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下審美應該走向多元化,藝術形式也逐漸呈現多樣化,裝修材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設計師要充分發揮創新創造的能力,做出包容多元生活、多元風格的設計。
深圳市承構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崔立元
崔立元:設計是為人服務,設計師們只有將設計藝術、人文情感融入到居住空間的每個細節,才能將生活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們設計師最基本的還是修煉好基本功,一個項目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挑戰,你能用你的專業去完美解決,這就是設計的價值。
深圳鈦馬赫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創始人 楊成
楊成:生活美學所傳遞的是一種氣質、一種品味、一種感受,而這,不一定要用很昂貴的材料,比如一面墻,可以用很多種材料來處理。但如果一面墻花十萬八萬做一面大理石,還不如花十幾萬買一幅畫,可以珍藏,又可以提高整個意境,還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深圳市紐艾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 胡虎
胡虎:近年來雖然受大環境影響,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高速發展紅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設計行業一直在不斷進步,對設計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住宅設計師而言,深挖用戶需求,梳理設計邏輯,從空間功能到空間美學,由空間光線覆蓋到空間溫度,以及由空間本質形成空間文化,這樣才能滿足客戶的更高要求,能讓生活充滿極致的體驗感。
湘桂(深圳)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 李湘桂
李湘桂:家是每天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無論在哪個城市,或幾個人生活,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場所。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豐盈。“顏值經濟”時代下,家居住宅不再僅限滿足于實用主義,更多的是對于品位與藝術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
建筑是生活的容器,生活是美的來源。在家居設計中感受城市與自然的融合,自然與人文的呼應,生活之美躍然眼前,更有關于理想生活的無限可能,生活與藝術結合,喚醒人們對美好人居的理想,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把家居生活藝術化是我們的使命,讓藝術生活化是我們不懈努力追尋的目標!
深圳市阡墨社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 楊行/孟慧麗
楊行: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設計作品一是要以人為本,站在客戶的角度實現他們的訴求,二是它一定要是美的,而這個美考驗的是設計對色彩、材質的不同運用,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
作為設計師,很希望客戶把自己的想法、要求盡可能多的提供給我們,而我們則用自己的專業、審美、閱歷把他們對生活的想法,包括對色彩、空間的看法,融入到設計中去,融入到家的設計中去,打磨出好的作品。
孟慧麗:作為設計師,我認為首先要懂得熱愛生活,熱愛事業帶來的一切美好。我熱愛設計,因為設計是可以創造幸福生活的方式。其實,生活就是設計的一部分,一個用心設計的家,是處處充滿著生活的煙火氣,是傳遞生活美學之道的空間。
在生活、空間和美學三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應當是設計師不斷追求的目標。
尊典 · 木大匠家居品牌深圳區域負責人 彭紫霞
眾嘉賓在沉浸式藝術空間——尊典 · 木大匠家居尊制旗艦店完成了一次有趣而深刻的對話。尊典 · 木大匠家居品牌深圳區域負責人彭紫霞介紹道,尊典木大匠致力于為客戶呈現一種“向美而生”的審美格調,一種“住而有品”的幸福感。在家具設計上,尊典始終追尋至美,在精神層面與客戶群體同振共鳴。
尊典 · 木大匠家居尊制旗艦店出自于知名設計師——吳文粒之手,致力于滿足人們日益覺醒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力求在婉約大氣中形成新的美學哲思,讓家營造出有溫度有詩意的生活意境。吳文粒曾表示,在設計的過程中,讓體驗者充分感知產品特性及品牌屬性是首要目的,在盡可能弱化空間的基礎上為主角增色,以簡約化的藝術筆觸傳遞空間調性,進而讓體驗者自由自主的在空間中完成與產品的對話與探索。
本次沙龍一次優秀設計師與優秀設計作品的美好“同框”。隨著審美水平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高階消費者對設計和家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好的設計不是一味進行軟裝與硬裝的疊加,而是在創新的同時去平衡空間溫度與生活美學的尺度。期待有更多的家具品牌與優秀的設計師聯手,以匠心作品重構當代生活美學與生活方式 ,使美學真正成為能夠作用于生活本身的力量。
臺灣作家蔣勛說:“美,或許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生活中。” 愿你我于塵世風煙中,朝夕盡興,持善悅心,美好生活。下期再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