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爸爸走后,兒子經常偷偷的哭,如果再把孩子送回去感覺沒父沒母一樣。我雖然沒文化,但我盡量把他們帶在身邊。”
五年的時間,對來自揭陽的單親媽媽林麗華來說,日子過得有些艱難,丈夫早逝,留下年幼的一對兒女。她帶著孩子來到深圳,住在城中村一間狹小的房子,一家三口擠在一張上下床,全靠她在工廠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日常開銷,但她竭盡所能把日子過得美好而幸福,也盡量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與其他孩子無異。
單親媽媽拉扯一對兒女
林麗華原本有一個完整的四口之家,和丈夫相互陪伴,一起從揭陽來到深圳奮斗,希望通過打拼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但5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小家徹底散了。
為了生計,林麗華又重新回到深圳。她打過零工,去過工廠,起早貪黑的忙,但無論做什么,她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孩子們小的時候,不放心把孩子們放在出租房,她就找能夠帶著孩子上班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我當開始做計時工,12、3塊一個小時,現在慢慢有了經驗,能拿15塊錢了”,林麗華現在在一個眼鏡廠工作,回家以后,她還會做一些計件工作,擰螺絲,一個5分錢。平日里,7歲的兒子心疼媽媽的辛苦,學習之余會幫著媽媽分擔一些,慢慢也成為了一個“熟練工”。
林麗華掙得都是辛苦錢,基本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她常常會為明天的生活費發愁,最難的時候,連孩子學費都籌不到。
“剛開始對這個工作不熟悉,手指都會被戳破流血,為了不影響孩子們,我也只敢獨自躲在被窩里哭泣,抹完眼淚,日子要繼續過”林麗華回憶道。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這穩定下來,不再做城市的候鳥,雖不能給孩子富足的生活,但起碼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日子有苦也有點甜,隨著孩子們長大,可以獨自照顧自己,林麗華不用因為帶著孩子“東奔西走”換工作,慢慢固定在一個工廠。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做早餐,然后跟兩個孩子一起吃完早餐,就出去忙活,中午孩子回來,可以自己做飯。
她不怕吃苦,總是想方設法的多賺一些錢,聽說哪里有活兒,她就搶先去做。她希望孩子想吃什么,不用思考就可以給孩子買;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不用因為思慮費用,直接帶孩子去醫院就醫。
她帶著孩子住在工廠附近城中村的一室一廳,一家三口擠在一張上下鋪,每個月租金500塊。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好在一家人始終在一起,什么苦都過去了。
“孩子父親剛去世那時候感覺養不好兩個小孩兒,不過5年也過來了。”林麗華說,現在每天時間都是滿的,心理很踏實,從早上忙到晚上,收入也比之前高了一些。
孩子們知道媽媽不容易,格外的爭氣,學習從來不用媽媽操心,成績優異,家里也會幫著分擔家務。林麗華的辛苦,年幼的兒子都看在眼里,這個小小男子漢,會用自己的方式關心母親。學習之外,他大部分時間會幫默默的幫媽媽擰螺絲,林麗華常騎著摩托車出行,兒子會貼心的提醒媽媽,注意戴頭盔,騎行要慢些。
母子三人相依為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就流淌在這些平凡的言語中。
關愛給娘三更多力量
林麗華來深圳以來,一直住在橫崗附近的城中村,距離工廠比較近,孩子們也可步行去學校。大女兒為了讓媽媽中午能夠休息一下,主動承擔起了中午做飯的活兒,母子三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家人。
時光匆匆,孩子們逐漸長大,林麗華一家的日子也在忙碌中度過。
提到未來的生活,林麗華說她會繼續腳踏實地的努力,盡自己全力把孩子們撫養長大。
近幾個月,林麗華所住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一下雨臥室就漏水,碰到梅雨季節,臥室一天需要換幾盆水,小兒子需要在上鋪避開漏水的區域,蜷著身體睡覺,加之大女兒十幾歲了,也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了解到林麗華的情況后,土巴兔助家計劃公益團隊來到實地勘探,希望用7天的時間幫助林麗華家重新規劃空間,修葺房屋,滿足他們的居住需求,幫助他們改善居住環境。
“通過當地街道辦和土巴兔,我獲得了這些幫助,可以給孩子們改善環境,我很感激”,林麗華感動的說。
單親媽媽的生活總是需要面對無數困難,但林麗華用她的樂觀、堅韌給孩子們遮風擋雨,她既管內又管外,一路坎坷卻從沒放棄,仍然滿懷希望心地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摸爬滾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