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新年第一天,嘉魚縣迎來了一場綿綿細雨,各地田間已翻犁的土壤貪婪地吮吸著雨露。這場潤苗的及時雨為緊張的禁燒工作帶來喘息的機會。但是,宣傳點的喇叭還在反復傳播著防治大氣污染的法律法規,仿佛這場雨并沒有沖淡該縣秸稈禁燒的氛圍。
(相關資料圖)
去年以來,嘉魚縣緊盯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等重點領域,以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力爭全縣區域內“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秸稈禁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
構建“分級抓分片推”的工作格局
為了藍天白云,為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責任重大、刻不容緩。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和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來部署、來落實,作為一項檢驗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工作作風的標尺來要求、來衡量。
秸稈禁燒是一場決戰決勝的大仗,不僅要部署有力,而且要指揮有方。
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分管縣領導多次帶隊對重點鄉鎮秸稈禁燒工作開展檢查,要求各級干部提高站位、加強合力,切實筑牢秸稈禁燒“防火墻”。
“縣級成立了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各鎮成立了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各村成立了秸稈禁燒工作指揮部。”市生態環境局嘉魚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構建了縣-鎮-村-組四級責任體系,形成了縣領導帶頭抓,鎮主要領導主要抓、班子成員分片抓,村組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作為禁燒工作第一責任和具體責任人的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把禁燒工作放在了心上,抓在了手上。多少個烈日炎炎的正午,多少個繁星點點的夜晚,他們放下工作、輕車簡從,暗訪檢查秸稈禁燒值班值守和防范應急情況,鼓干勁、加壓力。
“我們成立縣秸稈督查領導小組,不定期對各鎮秸稈禁燒情況開展巡查,完善觸發機制,確保發現焚燒秸稈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匯報,確保火情第一時間發現,火勢第一時間得到控制,責任人第一時間得到處理?!笔猩鷳B環境局嘉魚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積極宣傳引導
培養“不敢燒不能燒”的自覺意識
“秸稈焚燒是違法行為,同時焚燒秸稈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容易引發火災……”1月2日,魚岳鎮櫻花社區的秸稈禁燒網格員佩戴袖標,正在田間地頭巡邏。
巡查人員一邊發傳單,一邊耐心地向居民講解焚燒秸稈的危害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廣大群眾形成“不能燒、不敢燒、不愿燒、不想燒”的思想和行動,不斷增強廣大居民群眾的環保意識。
周邊防火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時刻提醒村民禁燒秸稈。
“秸稈焚燒危害很大,一定要跟身邊的人多宣傳宣傳,發現有焚燒行為,積極向我們舉報。”該網格員說。
當天,在各村田間地頭,秸稈禁燒巡查員開展義務巡邏工作,向群眾大力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性,教育群眾通過科學的途徑實行秸稈還田,切實提高群眾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要做好春季防火和秸稈禁燒工作,宣傳思想工作不能松懈。
嘉魚縣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微信、鄉村大喇叭等媒體和載體,結合在重要路段、路口懸掛條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多時段、全方位向村民群眾普及秸稈禁燒的常識和意義,讓“不燒秸稈”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全縣各鎮更新固定警示牌合計260余塊,鎮、村、組包保責任牌279塊,印制禁止焚燒秸稈的宣傳標語500條,印制《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秸稈禁燒、森林防火承諾書》各20000份。
“在重要時期和農作物收割期間,由縣環指辦下發緊急通知并進行檢查督辦,對焚燒秸稈的當事人相關行為進行公告,實現警示作用。”市生態環境局嘉魚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還依托村灣夜話等形式,向老百姓宣講秸稈禁燒相關政策法規以及焚燒秸稈危害,引導群眾共同參與秸稈禁燒活動中。
做好嚴防嚴查
構筑“守村頭看地頭”的管理體系
1月3日,在高鐵嶺鎮九龍村的一處稻田內,鎮干部鄒軼正在操控著無人機,飛行至距離地面四十余米的高空中進行航拍巡查。
“為確保秸稈禁燒工作做到全覆蓋、無死角,我們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查,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巡航不到20分鐘就完成了方圓1公里范圍稻田的監控調查。”鄒軼介紹道。
該縣依托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運用“人防+技防”手段,開展“空中+地面”的全方位、立體式巡查,確保秸稈禁燒早發現、早控制。截至目前,該縣共利用無人機飛行巡查164次。
同時,在全縣配備495名環保網格員,建立了鎮黨政班子、駐村工作隊、聯點干部包片秸稈禁燒的網格管控體系。縣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巡查工作專班采取定期督導檢查、組織巡邏人員不定期巡護、全天候監測和“秸稈禁燒工作群”信息通報等工作方式,構建“大網格管控”“小網格管理”的工作格局。
“作為村書記,在秸稈禁燒工作中落實不力,監管不到位,對此你負有領導責任?!?/p>
“我接受批評,一定對照問題加強整改。”
這是去年5月,簰州灣鎮紀委對金家洲村黨總支書記批評教育的一個場景。
去年5月22日,在一次無人機巡查過程中,發現金家洲村有兩處油菜秸稈焚燒現象,合計35平米。根據《簰洲灣鎮2022年秸稈露天禁燒工作實施方案》,該鎮黨委對金家洲村提出了嚴肅批評。
去年以來,該縣嚴格落實秸稈禁燒獎懲辦法,大大減少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切實將秸稈禁燒工作落到實處。對初次違法焚燒秸稈年齡偏大的農戶,予以勸導教育并責令改正,對屢教不改、阻撓執法、情節嚴重的,協調公安部門給予嚴肅處理,并處以500-2000元罰款。
同時,嚴肅追究責任,對干部及相關責任人在秸稈禁燒工作中的各種不作為行為,視情節按照黨政紀和鎮村績效考核辦法給予行政問責和經濟處罰。
強化疏堵結合
實現“源頭治綜合用”的治理方式
1月3日,在恒力秸稈專業合作社,記者碰見了沙湖嶺村村民熊道志。他對秸稈收割粉碎裝卸一體化操作頗有心得。
“我家有上10畝的玉米地,每次用收割機完成玉米秸稈收割粉碎裝卸一體化操作都非??欤瑱C器行駛過的地方,田間矗立的玉米片刻間一次性完成了摘棒、剝皮、果穗裝箱、秸稈粉碎回收等程序。”熊道志說,一畝地僅需15分鐘就能收割完,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時間成本,還不用費心處理秸稈。
據了解,新街鎮與恒力秸稈專業合作社合作,購買秸稈回收打捆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合作社對秸稈進行打捆回收?!安粺桑荒芗皶r播種。燒吧,又污染空氣,政府處罰得重。如今實施打捆離田處理,可以迅速播種,真是太省心了!”村民周萍說。
新街鎮還與收割作業的農機操作手簽訂下田作業承諾書,確保所有收割機下田作業必須帶有粉碎裝置,對發現未粉碎作為秸稈的操作手按規定處罰。
無獨有偶,簰州灣鎮把中堡村作為試點,將800畝稻谷秸稈收集打捆,變成草料,再由養牛戶回收,有效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敖斩挻蚶﹄x田,農戶高興,農機合作社或農機手有效益,生態環保,一舉三得。”該村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簰洲灣鎮實行翻耕情況日通報,每日收集各村上報的翻耕進度并進行通報,實時掌握秸稈禁燒工作情況。
截至目前,該縣共實施秸稈還田15萬畝,秸稈還田量達到3.75萬噸,秸稈還田率超過95%。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皮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