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從2021年起,咸寧市實施鄉村旅游“萬千百”工程,即通過兩年時間,改造建設萬間鄉村旅游客房,做好千桌農家飯,研發百道適合各方游客的特色菜。如今,這項工程實施得如何,各大民宿景點經營得怎么樣呢?
五一小長假期間,咸寧市咸安區賀勝橋鎮賀勝村的仙鶴湖茶田野望帳篷營地,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啤酒節,草地上音樂縈繞,游客們帶著孩子在這里嬉戲游玩。
“帶孩子來露營,體驗一下大自然,還可以到旁邊茶園體驗采茶的樂趣?!蔽錆h游客曹紅蓓說。
(資料圖片)
茶田野望帳篷營是由湖北一家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而成,依據“棲居山水、枕星而眠”的建設理念,打造出18頂不同造型和風格的帳篷“浮”在茶田之上,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300畝茶園。營地自去年10月開業以來,訂房的客人絡繹不絕。“到今年的四月份,我們的入住率已經達到了75%?!毕生Q湖茶田野望帳篷營地負責人于洋介紹。
夜幕降臨,向陽湖鎮斬關村西涼湖農莊+露營基地,10多個帳篷個個人氣十足。游客白天在這里游玩后,夜晚可以與朋友們在星空下享受野餐小酌。
農莊老板孫才芬是土生土長的斬關村人,去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了解到農莊+露營經營理念,經過多方考察后投入30多萬改造農莊,并租下一路相之隔的15畝湖畔荒地,鋪上草皮,種下花草果樹,打造了集“吃住休閑”于一體的生態露營基地。
“周末人特別多,最少有兩三百人,像這個帳篷都要提前預定的。”孫才芬欣喜地說,下一步想種一些季節性的水果,吸引更多的顧客過來。
在咸寧赤壁,一個距離城關30多公里、掩藏于大山深處的古村,也成為了游客們向往的“詩與遠方”。
走進官塘驛鎮幸福堰村的半畝塘藝術村,一股濃厚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大門是用老門板改造的,曲徑通幽處,在馬匹用過的石制食槽里、破敗的瓦罐里,都長出了嫩綠的草、開出各色的花。
此前,這里只是幸福堰村一個普通的堰塘,當地老百姓稱之為“三角塘”。2016年5月,半畝塘藝術村創始人胡志才一眼相中這塊地,前前后后投入3千多萬,用了七八年時間,從咸寧周邊不斷搜集老物件慢慢將這里建設起來。
“不忍心那些老房梁,蟲蛀的、泡水的,斷了裂了爛了就可惜了,我們跟農民做了溝通,把它收回來,然后再到我們這里還原。”胡志才介紹。
如今,半畝塘藝術村從里到外都浸潤著文藝范兒。為最大限度提升半畝塘的價值,胡志才還把民俗文化進行二度開發與利用,將藝術村的一室一角細心妝扮,游客們在這里可以看看書,喝喝茶,感受歲月靜好。
除了特色民宿,咸寧地方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法寶。咸寧市金桂路的這家鄂南民俗菜餐館,一直專注于探索地方菜,他們研發的招牌菜——養生桂花雞,就俘獲了不少食客的味蕾。目前,該餐館將咸寧特色菜品歸類成冊,并詳細注明了選材用料。
咸寧市連續兩年舉辦烹飪技能大賽,通過以賽促練、以賽提質,開發了嘉魚的 “魚水宴”、通山的“山水宴”和赤壁的“茶文化”宴等適合各方游客的特色菜。
近兩年來,咸寧市大力實施鄉村旅游“萬千百”工程,堅持“以旅興農、以農促旅”,全面發展休閑農業、養生度假等旅游新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咸寧市已改造建設一萬余間鄉村旅游客房,安排好農家飯桌6000余張,研發特色菜100多道,發展鄉村旅游客房建設主體500多家,吸納就業近萬人。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年5月8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