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6月7日,鄂州花湖機場,順豐航空O37615次航班直沖云霄飛往印度德里,這是該機場國際貨運航班首航以來的第100架航班,“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快貨物流圈不斷升級。
與此同時,通車一年多的花湖機場高速公路,正打造智慧高速升級版,讓高速、航空、物流信息平臺“互通共享”。實現惡劣天氣下,物流車輛全天候自動編隊通行,保障貨運不中斷、不滯留。
(資料圖片)
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交通是硬支撐。省交通運輸廳按照《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大力實施綜合交通體系升級行動,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把綜合交通樞紐等做強做優。
交通投資屢創新高
來自省交通運輸廳的消息,1—5月全省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699.5億元,同比增長38.9%,再創歷史新高。
高速公路是交通投資的主戰場。5月29日,經過長達50小時連續作業,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觀音寺長江大橋江陵側6號主墩左幅承臺澆筑完成。至此,我省4座在建長江大橋全部“冒”出地面。
今年我省統籌推進53個高速公路項目,正加緊推進京港澳、滬渝、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提質擴容,加快襄陽至宜昌、武漢至重慶等重要通道建設,力爭至2025年每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
氣場升騰,激情迸發。
鐵路方面,荊荊、沿江、西十、襄荊等5條高鐵已全面進入建設高峰。來自湖北鐵路集團的消息,截至5月底,荊荊鐵路累計完成投資63.23億元,占總投資的53.85%;襄荊高鐵累計完成投資38.52億元,占總投資的20.45%。今明兩年,湖北在建和擬建高鐵10條,總投資3300億元,擬建高鐵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居全國第一。
推進都市圈互聯互通
6月6日,武漢新城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沿武漢新城中軸線布局十大項目,總投資300億元。武鄂黃黃是武漢都市圈的核心區域,圍繞“三橫三縱”,交通已提前規劃布局。
在武漢新城至黃石新港快速通道(南通道)黃石段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這是武鄂黃黃“三橫三縱”快速道路系統南通道(橫二)重要節點。“三橫三縱”快速路主要聯通鄂州花湖機場、黃石新港等重要樞紐,到2024年4月,將完成投資131億元。
“軌道上的都市圈”不斷加密班次。來自湖北鐵路集團軌道運營分公司的消息,今年武咸、武孝、武石、武岡等4條城際鐵路有望迎來更便利的出行舉措,市民可以像坐地鐵一樣,掃碼進站乘車,掃碼出站結算,相關工作正在加緊推進之中。
放眼荊楚,三大都市圈“硬聯通”正加速推進,展現出蓬勃生機。
5月23日,S122武漢至咸寧出口公路天子山大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武漢市發改委批復,這意味著全省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項目全部開動。
天子山大橋項目起于江夏區烏龍泉李木匠灣,跨梁子湖湖汊后,止于梁子湖風景區舒家窯灣,路線總長2480米,其中橋梁長1800米,采用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總投資約17.5億元。該項目此前由于相關要素制約導致進展緩慢,是交通“硬聯通”項目中唯一一個未開工項目。在多部門的共同推動下,目前開工在即。
截至5月底,我省125個公路“硬聯通”項目已建成33個,在建91個,累計完成投資590多億元。
低碳交通加快建設
在實施綜合交通體系升級行動中,我省注重以綠色低碳交通建設提質增效。
快速抬杠、無須剎車,減碳從細微處做起。好快,一次ETC交易僅需20毫秒!4月20日,湖北省首套高速公路準自由流收費新技術通過專家驗收,收費站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該系統由湖北交投科技公司研發。
“燈隨車動”,成為探索湖北高速綠色低碳新樣本。在三峽江北翻壩高速公路果樹埡隧道,湖北交投集團試點我省首個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智慧化管控項目,調光控制系統可實現隧道照明15%—20%持續節能。
降低物流成本,水運無可替代。我省積極創建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在引導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中提質增效。
電動集卡車無人駕駛、遠程操縱裝卸集裝箱……在荊州港車陽河港區,吊車司機孫強坐在辦公室來回操縱手柄,1公里外的機械手“抓”起一個重達30噸的集裝箱,吊運至集卡車上。車陽河港區位于荊州松滋長江邊,近年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5G智慧港口,通過5G遠控智能系統,實現集裝箱裝卸的輕松高效作業。
省交通運輸廳統籌推進落實《湖北省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綠色公路、綠色內河航運、智慧交通和近零碳交通等4項低碳交通建設工程實施意見。同時大力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載工具,建設綠色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形成城市綠色低碳出行模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