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市清瀾山學校的實驗室里,一支由沈茗煜、張梓康、林俊晞、王舒芯、施曉穎、陳宇同、蔡竹邑七名學生組成的科創團隊,正用一項名為“凈流”的智能節水裝置,悄然改變著公共衛生領域的資源浪費現狀。這一基于狹管效應及雙螺旋氣沖結構的創新設計,通過“雙模(水+氣)聯動”與“三沖(水膜覆蓋+氣沖排污+水洗凈味)協同”,將單個小便斗的年節水量提升至22萬升——相當于100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
從實驗室到社會痛點:一場關于“滴水”的革新
“我國每年沖廁水浪費超100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年流量的十分之一。”團隊成員在調研中發現,傳統公廁小便斗因設計缺陷和過度沖水,單個設備年耗水量高達26萬升。這一觸目驚心的數據,促使他們從流體動力學中尋找答案。狹管效應(通過窄通道加速水流提升清潔效率)與雙螺旋氣沖(利用高速氣流剝離污垢)的結合,實現了“以氣代水”的革命性突破。裝置還集成物聯網技術,可遠程監控用水數據,為市政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模塊化設計+專利技術:讓節水更普惠
“凈流”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即裝即用”的模塊化設計。團隊采用標準化接口,兼容主流小便斗,無需改造原有設施,大幅降低推廣成本。此外,裝置通過氣水協同的“三沖”流程,僅用傳統設備30%的水量即可完成更徹底的清潔,從源頭阻斷細菌交叉感染風險。這一技術已獲國家專利授權,并通過權威查新認證,其節水效能較市場同類產品提升70%以上。
從賽場到社會:科創成果的“裂變式”影響
項目問世后,接連斬獲2024年東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22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第40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4-25康萊德創新者挑戰者大會、2025哥大全球模擬企業家大賽等五項重磅獎項,并在哥大全球模擬企業家大賽中引發國際關注。多家媒體報導稱其為“公廁節水領域的顛覆者”,更有熱心企業注資支持后續研發。團隊成員表示:“我們從未把它當作比賽作品,而是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產品。”目前,裝置已在部分市政公廁試點,用戶反饋“無異味、更衛生”,節水數據實時上傳管理平臺,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思路。
這支平均年齡不足17歲的團隊,用硬核科技證明:節水不是口號,而是可量化的行動。他們的故事,正激勵更多年輕人用創新回應時代命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