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區是什么意思?
自由貿易區是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完全取消商品貿易中的數量和關稅限制,使商品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然而,每個成員國仍然對來自非成員國的進口保持自己的限制性政策。
自由貿易區的有什么優勢和作用?
自由貿易區的優勢:
優勢一:進口貨更便宜,更可靠。進口商品的直銷店設在自貿區,價格比市場便宜10%到30%。
優勢二:平行進口車價格更便宜,由于打破了四S門店單通道購車的壟斷,比市場便宜近百分之三十。
優勢三:醫療費用預計下降,老百姓不用出國就可以體驗外資醫院的醫療服務。
優勢四:出國旅游,可以“說走就走”。中外合資旅行社可以在自貿區注冊,提高了出國旅游的便利性。
優勢五:在外企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自貿區創業門檻較低,有很多稅收優惠政策。
優勢六:休閑娛樂項目會更加豐富,消費者會享受到原創的國外文藝演出和娛樂項目。
自由貿易區的作用有哪些?
(1)自由貿易區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取消進口商品配額管制,外國商品免稅進口,這也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特殊功能區。
(2)自由貿易區除了具備自由港的大部分特征外,還可以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吸引外資設廠,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型商業企業和金融機構,促進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局限性在于它會導致商品流動的扭曲和避稅。
如果沒有其他措施補充的話,很有可能第三國會先將貨物運輸到一體化組織中關稅或貿易壁壘較低的成員國,然后再將貨物轉運到貿易壁壘較高的成員國。
為了避免商品流動的扭曲,自由貿易區組織制定了“原產地原則”,規定只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原產地產品”才能享受成員國給予的自由貿易待遇。
理論上,當成員國生產的制成品價值占產品總價值的50%以上時,該產品應視為原產產品。
一般來說,第三國的進口產品與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的產品競爭越激烈,成員國境內生產品的附加值就越高,原產地原則的含義顯示了自由貿易區對非成員國的排他性。
自由貿易區的特點是什么?
隨著時間的發展,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以下特點:
1)增加數量
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開始下降。與此同時,美元貶值,失業人數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刺激對外貿易的發展,各州設立了對外貿易區
到1980年,美國自由貿易區的數量增加到77個,到1994年底,已經有199個自由貿易區和285個貿易分區,總計484個。
2)功能趨勢綜合
隨著自由貿易區,數量的不斷增長,自由貿易區的功能也在不斷擴展。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出口加工為重點的自由貿易區和以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為重點的自由貿易區,就已經開始相互融合,自由貿易區的功能趨于一體化。
因此,世界上大多數自由貿易區通常具有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倉儲、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將大大提高自由貿易區的運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3)管理不斷加強
在初期,不同國家的自由貿易區有不同的條件、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管理水平。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競爭和發展,不同國家對自由貿易區的管理已經逐漸規范化。
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由貿易區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方法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 自由貿易區是什么意思 自由貿易區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