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首屆全球車網互動(V2G)高峰論壇暨產業聯盟成立發布儀式在深圳市龍華區拉開帷幕。龍華區人民政府與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北京鏈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論壇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數字能源領域共同開啟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深層次合作的新征程。深圳市委常委鄭紅波,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深圳市龍華區委副書記、區長雷衛華等領導出席并共同見證簽約。龍華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徐志斌、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賀武、鏈宇科技董事長秦宇迪分別代表三方簽約。
歐陽明高院士對龍華區在新能源領域的產業基礎、應用示范場景、未來布局給予高度肯定。歐陽明高指出,龍華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示范區,建成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針對居民區、商業等目的地充電場景的V2G充電站,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車網互動基礎設施,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此次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及其孵化企業代表鏈宇科技與龍華區人民政府的戰略合作,標志著各方將圍繞“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院士引領作用,在數字能源、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開展長期合作,搶抓數字能源融合發展新機遇,率先探索車網互動創新發展新路徑,構建數字能源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共同推動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和全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首屆全球車網互動高峰論壇聚焦關鍵技術
專家作答車網互動綠色命題
5月21日,首屆全球車網互動(V2G)高峰論壇暨產業聯盟成立發布儀式在深圳龍華舉行,來自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車、電網、充電設施等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代表齊聚龍華,深入探討數字能源、車網互動、新型電力基礎設施等關鍵技術融合發展前沿話題。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規模化車網互動的主要瓶頸是什么,發展的瓶頸突破在哪里,當天的主旨演講環節,眾多專家對這些綠色命題進行了積極探索。
車網互動成全球新能源技術競爭焦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常委歐陽明高長期深耕新能源領域。他在主旨演講中立足于新能源汽車助力新能源革命的高度,深度剖析中國新能源優勢與挑戰,指出車網互動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技術的競爭焦點,未來基于車網互動的技術體系及全產業鏈研發,大規模車網互動將孕育萬億級汽車智慧能源生態產業。
歐陽明高認為,龍華在頂層設計、基礎設施、等方面極具發展數字能源產業的優勢條件。《龍華區創建數字能源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率先建成國內首個數字能源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轄區數字能源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推動數字能源產業成為新的增長極。同時,龍華擁有較為完善的數字能源配套基礎設施,目前已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V2G網地一體虛擬電廠,支撐打造“源網荷儲”高效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轄區5G基站、充電設施等新基建快速建設,為數字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和硬件條件。
據悉,在5月21日當天舉行的首屆全球車網互動(V2G)高峰論壇上,龍華區與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及孵化企業北京鏈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歐陽明高指出,鏈宇科技是清華大學科研力量在深圳建立智慧能源創新中心,推動科研成果在龍華生根發芽的最新舉措。此次戰略合作標志著各方將圍繞“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院士引領、政企協同、共融創新作用,在數字能源、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開展長期合作,開啟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新征程。
經濟性優勢是車網互動規模化發展的關鍵
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圍繞車網互動發展背景、國外V2G發展模式和案例、國內車網互動發展現狀問題與展望進行了分享。
宋永華提出,電動汽車作為一種儲能資源,具有可觀的調控能力,車網互動可以很好地把電動汽車的調控能力利用起來,與電網交互實現雙向能量流動;此外,他還提出可以從充電服務商、車輛制造商、能源公司、智能出行平臺等不同角度來對車網互動的商業模式進行分類,以多元化商業模式共促車網互動產業生態。
“車網互動的主要方式是削峰填谷,調頻和提供備用都可以被固定儲能系統替代,因此只有具備經濟性優勢才能規模化發展,這也是未來車網互動發展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宋永華說。
發展智能交通促進車網互動技術落地
荷蘭國家應用科學院(TNO)資深研究員、陳玉森教授一直在歐洲做交通研究,近些年,他與團隊將研究重心與電網連起來,逐漸探索5G以及V2G技術。
陳玉森表示,過去的智能交通技術重點是通過通信技術發展把所有的車“聯”起來,所有的系統都是基于V2X,近期則出現了V2G技術。在研究過程中,陳玉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一輛電動車的儲存量可以供一個家庭使用三天,接到車端是直流電,接到網絡端是交流電,但在標準、安全性、成本等方面還面臨很多技術挑戰。
中國正在建設智慧高速、智慧服務區,在高速公路端裝了很多光伏設備,在服務區建設了充電樁。陳玉森建議“不妨邀請國家電網一起參與光伏和充電樁的規劃建設,將智慧高速的交通設施建設與控制系統、電力網絡統籌結合在一起”。
陳玉森坦言,在發展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過程中,智慧光纖、供電、通訊等與所有的產業都有密切聯系,不可能只建設單個方面,必須考慮將各種建設連起來,為整個司乘者提供安全和效率,形成定制化模型。這一思路也適用于車網互動技術的研究與落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