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王遠昆、曾子怡、劉天睿)7月18日,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知識產權)學院聽濤鄉村振興實踐團赴赤壁市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法商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金明浩、法商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馬秋芬親自對本次調研進行指導。
本次調研團隊一行來到赤壁神山興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農公司”)位于赤壁市赤馬港辦事處的魯莊基地,深入田間關心獼猴桃生長情況。馬秋芬老師帶領實踐團成員同基地負責人展開交流,深入了解基地獼猴桃的選種、種植以及銷售情況,在交談中了解到國產獼猴桃有著品牌知名度較低,品牌形象和口碑相對薄弱等問題。
指導老師馬秋芬帶領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觀察
【資料圖】
隨后實踐團一行前往魯莊村村委會,指導老師馬秋芬及實踐團成員以鄉村振興為背景,當地獼猴桃產業發展為主題與村委會書記王大明同志進行座談交流。
在座談中團隊了解到獼猴桃產業在當地的快速發展,解決的最大問題便是周邊村民的就業與增收問題。魯莊村村民既可以通過主動種植獼猴桃實現增收,也可以通過村企合作社的帶動作用致富,從而多維度提高了群眾的生活水平。
聽濤實踐團與王大明書記進行座談交流會
王大明同志還表示,獼猴桃產業的發展與村民命運緊密聯合。獼猴桃產業的發展為村民的經濟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村民不僅閑時可通過務工年增收1萬元,長期務工則增收達4.5至4.8萬元。獼猴桃產業在帶動村民增收同時,也解決了村內困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成功使當地16戶貧困戶順利脫貧。不僅如此,神山興農公司承包魯莊村土地1200多畝,成功解決土地荒廢問題,改善了村內的生態壞境,減少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王大明書記為實踐團介紹魯莊村獼猴桃產業情況
在赤壁神山興農公司的帶動下,魯莊村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指導老師馬秋芬在與王大明書記的交談中了解到,此地存在青壯年留村比例不足五分之一,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等難以解決的產業發展瓶頸。馬秋芬老師就以上困難提出加強品牌保護、開展電商銷售、增加獼猴桃副產業、宣傳特色文化吸引年輕人回流等多項解決建議,真正將建議落到實處,為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助力鄉村振興。
指導老師馬秋芬在座談會上進行發言
聽濤團隊隊長曾子怡與團隊核心成員王遠昆、劉天睿等青年學生則立足于年輕人視角,提出以新媒體創新宣傳的模式對赤壁獼猴桃品牌進行推廣,打造全新且具年輕化的產業新標志,為促進產業轉型鄉村振興注入青年新力量。
聽濤團隊與王大明書記在魯莊村委會門口合照
展望未來,村支書王大明堅信赤壁獼猴桃產業將繼續追求創新與發展,依托現代農業科技,打造更加綠色環保和高效可持續的種植模式,持續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對聽濤團隊本次實踐工作的意義表示肯定。
經過此次行程,聽濤實踐團成員對鄉村振興政策有效落實的意義有了更全面更宏觀的認識。同時也被興農公司這樣堅持傳承農業文化帶動鄉村發展村民致富的那份堅持所震撼,他們將秉承信念、堅定不移地進行文化傳承發展,以他們的行動,彰顯青年人對鄉村振興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心和無限熱愛。為全社會樹立了努力向上的楷模,激勵著更多的青年人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