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勇于突破 共創輝煌”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重大突破頒獎盛典在北京泰富酒店隆重舉行。對俱樂部成立以來,在賽場上做出突出貢獻的運動員及教練員進行了表彰。
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簽約運動員何杰及其教練肖麗、楊紹輝及其教練張國偉榮獲“馬拉松紀錄突破獎”,根據俱樂部獎金制度,每人獲得獎金100萬元,共計400萬元。正保遠程教育董事長、CEO朱正東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及獎金。
會議期間,正保體育總裁何平主持訪談環節,與四名獲獎者及新華社雙奧高級記者兼首都媒體跑團創始人汪涌圍繞中國馬拉松相關熱點話題發表看法、交流意見,以豐富多元的視角,探討和理解中國馬拉松的發展。
中國馬拉松何時再次迎來突破?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此起彼伏,北馬、上馬、廈馬、錫馬等白金標賽事的開展,再次燃起了人們對于馬拉松的熱情。回看歷史,中國的馬拉松之路并非一路高歌。1957年,我們才誕生了第一個馬拉松紀錄,經過田徑人50年的奮斗,2007年,任龍云在北馬將紀錄定格在了2:08:15,此后16年間,未能再有歷史性突破。而2023年3月19日,在無錫馬拉松比賽中,何杰、楊紹輝分別以2:07:30、2:07:49雙雙打破中國馬拉松紀錄,并達標2024巴黎奧運會、2023年布達佩斯世錦賽參賽資格!
這給了中國馬拉松帶來了極大振奮。中國馬拉松何時再次迎來突破?也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張國偉總教練對再破紀錄很有信心,他說:“中國馬拉松有自己的節奏,從柏林、東京到明年國內的奧運會選拔賽,我們一直在努力,一步步把成績提高。爭取在明年4月,有個新的突破,把中國的馬拉松記錄再向前推進一步。”
肖麗教練則表示,她的訓練重點將會是亞運會。“何杰還有突破的空間,我們接下來的主要目標會放在亞運會,畢竟在自己的國家,會充分準備,努力發揮出更高的水平。”
兩位運動員也表達了自己的訓練目標。何杰還是一如既往的熱血:“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會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拼盡在賽道上,每一次比賽都在全力以赴。所以,我不會給自己設限,我沒有跑進6或者是具體的目標,就是干。當然,訓練中,我會跟隨教練,堅決服從教練安排。”楊紹輝則認為自己處于馬拉松訓練的巔峰時期,希望自己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有所突破。
汪涌作為一位資深體育媒體人,從北京奧運會到北京冬奧會,他見證了劉翔時代、蘇炳添時代,看到了跨欄與短跑的飛躍。他認為,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隨著越來越多有天分的青少年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國馬拉松的突破指日可待。
正保體育總裁何平做了總結,他很看好兩位運動員,相信在教練、運動員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馬拉松記錄應該很快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專業運動員如何影響大眾科學運動?
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成立之初,除了助力中國馬拉松事業的發展,還有一個使命,便是帶動和引領更多人參與到跑步當中來。所以,專業運動員如何影響大眾科學運動,也是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楊紹輝感覺對于專業運動員來講,能做的很少。他能做的,就是好好訓練,在亞運會、奧運會拿到好成績,讓人們了解這個項目。
何杰表示,要發揮榜樣力量。他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國人吐槽中國馬拉松運動員不能達標奧運會,只能憑借積分參賽。“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內心很憋屈,我就想做出來給國人看看,我們也可以。我破紀錄后,單條視頻達到800多萬的瀏覽量,這表示很多人在關注這項運動,我想以訓練、比賽的精神去引導他們。”
張國偉教練贊同了兩位運動員的觀點,專業隊的成績上去,大眾才能有動力,同時補充道:“無論專業還是業余,對于教練來講,還有一點就是創新訓練理念,科學訓練:有氧訓練、速度訓練、專項訓練,才能更好地運動。”
肖麗教練認為需要加大媒介傳播力度:“馬拉松的精神要傳遞給大眾跑者,需要媒介。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的直播就是很好的平臺,在直播間,大家有訓練上的問題,提出來,我們會直接回答。拉進距離,直接且有效。”
汪涌指出, 2011年國內的馬拉松只有十幾場,到2019年已經達到1000多場,馬拉松已經從小眾運動變成大眾運動,變成一種時尚。運動員的榜樣力量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現在,我們一場比賽已經有千人能跑進3小時,這樣大眾的成績,很提士氣。
何平是專業選手出身,從運動員到運營者,他認為用正確的方式,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匯成體系輸出給大眾,將會影響更多的人,而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也將不斷在這方面努力。
俱樂部給教練員與運動員帶來了哪些促進和影響?
針對這一話題,參與討論的全體人員都認可了俱樂部制度對教練員與運動員有促進和積極影響。
俱樂部搭建了一個高質量平臺,讓運動員心無旁騖地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并在訓練裝備、場地、激勵制度等方面給了教練員、運動員極大支持。
肖麗教練解釋:“我們的孩子都是農村招來的,很苦,這些訓練保障與獎勵機制解決了運動員、教練員的后顧之憂,可以更好地激發運動員的潛能。”
張國偉教練代表運動員感謝正保教育跑步俱樂部,表示只有用優異的成績才能回報俱樂部的無私奉獻。
何平代表俱樂部對大家的認可表示了感謝,并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教練員與運動員,為中國馬拉松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提問:黃種人馬拉松記錄是日本的鈴木健吾2小時04分56秒,有沒有信心超越?
自由提問時間,燃野記者向何杰提問,能否超越黃種人馬拉松記錄。
何杰說道:“今天跑到7分,我覺得是階段性的。我們這次打破的不是一個國家紀錄,而是一種枷鎖,它一直套在運動員的身上,現在我們打破了,今后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也許不是我,可能是其他人,終會打破它。當然,我會沖擊這個目標,作為中國人、黃種人,我會一直沖擊這個目標。”
毛姆說:“每個人都會成為他正在成為的人,每個選擇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抉擇。”相信在前赴后繼、一代代馬拉松運動員、教練員的努力下,中國馬拉松終將走向世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