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在循環經濟領域探索新機制,構建新模式,驅動市場和科技手段共同參與黃河污染治理。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開啟了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此背景下,天貓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的指導下,和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河流守望者、壺口瀑布的支持下,聯合共青團延安市委,在4.22世界地球日發起了黃河“治”造活動。先期將清理10萬支塑料瓶,并將其投入循環系統,聯合金典、五菱、歐萊雅等品牌生產8000件塑料瓶循環商品,每件商品背后都是對黃河污染治理的努力。
三個月內,天貓與NGO組織“河流守望者”在黃河流域區縣沿岸,組織100支團隊3萬多志愿者跨越8省開展清塑行動,共完成黃河沿岸10萬支廢棄塑料瓶的治理,所有活動在“巡河寶”小程序實時記錄,并將撿拾的塑料瓶回收。 “河流守望者”負責執行黃河凈灘行動,收集黃河沿岸的塑料瓶,并匯總轉交地方回收機構進行分揀、打包、轉運,將PET瓶子運輸到指定工廠。以最低能耗為考量,將壓縮打包好的塑料瓶分配至符合標準的工廠進行處理變成rPET材料。
金典、五菱、歐萊雅、小米、OATLY、屈臣氏、立白、迪卡儂等品牌使用等量的rPET材料生產制作成雨衣、野餐墊、手機殼等新的商品,并上架天貓官方旗艦店。循環商品的部分收益成為公益捐款給到“河流守望者”等NGO公益組織,用于支持更多黃河清塑凈攤行動。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秘書長劉青松評價,“黃河清塑行動”是在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參與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通過新媒體渠道,動員社會公眾參與黃河清塑;活動制定了一套塑料循環再生路線,將塑料污染轉化成有價值的資源,形成環境治理與產業聯動; 長期扶持黃河“治”造再生商品,引導公眾踐行循環可持續的綠色消費模式。
淘寶天貓市場部總經理韓雯斐表示,“天貓希望在消費者和商家兩端推進綠色可持續的消費進程,用積極的創新舉措搭建可持續的循環消費生態”。天貓將系列循環創新項目命名為“天貓地球聯名計劃”,通過構建循環的消費模式,讓每一次消費都能深度參與環境治理并帶來環保貢獻。通過黃河“治”造,串聯“環境治理”到“循環產業”到“可持續消費”的閉環,用黃河“治”造的創新形式,探索可持續的、高質量的黃河生態治理新模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