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26日,通城縣塘湖鎮石港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肩挑背扛,不一會村里的小廣場就擺滿了木犁、蓑衣、竹筐等大大小小的老物件共計30余件,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個木犁是在我爺爺那一輩就用來耕地的,到現在有40多年了,現在我們耕作都是機械化作業,一聽說村里在動員大家捐贈老物件,我立馬決定把它捐出來,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共同參與村灣建設。”該村村民汪國寶說。
這是石港村“共同締造”工作組聯合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一顆塘”志愿服務隊開展的一次老物件征集活動。在前期的工作中,通過入戶摸排走訪,村“共同締造”工作組發現村民家中有許多閑置的老物件,于是決定征求村民意見將這些老物件收集起來用作村灣美化建設。
“我同意,我家里有許多‘老物件’,都愿意捐出來!”該村村民汪兵是村里的老木匠,在屋場會上一聽大家決定征集利用這些老物件時說:“我也同意,這些老物件都是村里的文化,需要讓后輩們了解。”最終,在村民的一致贊同下,工作組決定以建設村史記憶館的形式對村里的老物件進行創作利用。
“這次村民捐贈老物件十分積極,后期我們將用好用活這些物件,并依托老房改造項目,將其打造成村史記憶館,對老物件進行陳列展示,并在捐贈物件上標注捐贈者姓名,讓村民感受最美‘鄉愁’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強‘主人翁’意識。我們也希望村民能夠更加積極的捐贈老物件,讓老物件講述屬于它的石港故事。”該村黨支部書記夏二志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