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通城縣北港鎮方塅村,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農機手正駕駛著插秧機在田間往返穿梭,所過之處,一盤盤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均勻地植入泥土中。遠遠望去,插滿秧苗的水田好像披上了一襲綠色的“新裝”,一排排整齊的稻田、一行行嫩綠的秧苗,在陽光的照耀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資料圖片)
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機手叫付祖國,是湖北農田滅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為解決農田拋荒問題,今年,該公司按照“農戶自愿、因地制宜、增產增收、種滿種足”的原則,流轉農戶土地3285畝,通過工廠化育秧、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種植和精細化管理,從育秧、機耕、機插到收割全過程,平均每畝成本600余元,大大節省了農戶種糧的成本。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種植“雙季稻”早稻2573畝,中稻394畝,玉米、大豆318畝,流轉帶動農戶1190戶實現增產增收,其中脫貧戶316戶、監測戶3戶。
這是通城縣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一個場景。
為幫助小農戶解決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問題,通城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小田并大田”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糧食增產、集體增益、農民增收、企業增盈。
通城出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相關實施方案,明確農戶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集中的耕地遴選托管給專業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生產,統一深松整地、集中育秧,統一播種、統防統治,統一收割,統一烘干倉儲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糧食產量、品質“雙提升”,增加各類經營主體收入。
為做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工作,通城選擇交通便利、農業基礎條件好,村“兩委”班子健全、戰斗力強的村開展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先后到大坪鄉農林村、沙口村組織召開7場屋場會,宣講政策,調動農戶積極性;委托第三方湖北曉雲科技有限公司對兩村進行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制作正射影像圖,對田塊所屬村民進行登記,核實田塊實測面積,并建立數據庫;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農機大戶等生產托管服務主體開展耕、種、防、收和安全生產技術培訓。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解決無人種田的一種有效途徑,只要能夠保障農戶的利益,村里全力支持試點工作。”通城大坪鄉農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桂祥高表示。
截至目前,通城大坪鄉農林村、沙口村共有1541畝水田納入試點,共涉及2個村12個村民小組、528戶農戶。通過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工作,讓農戶負責“管田”,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種田”,有效帶動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融入農業現代化。
黎鴻友是大坪鄉坪山村村民。以前,他靠種幾畝責任田為生,賺不了多少錢。后來,他積極組織鄰村的農機手以實物入股的方式,牽頭成立通城縣惠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子,現有社員11人,拖拉機、水稻插秧機、植保無人機、全喂入收割機、谷物干燥機、糧食碾米機等機器設備23臺套。
今年來,該社把土地托管作為創新服務機制和服務模式的重要舉措,為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姆式”全托管服務和“菜單式”半托管服務,有效解決了打工顧不上種地、種地又耽誤掙錢的矛盾。
據統計,該社目前完成農田作業面積2.4萬畝,其中機耕作業面積0.45萬畝,水稻機插作業面積0.45萬畝,機防作業面積達1.5萬畝,現作業總收入預計可達112萬元,土地托管社會化服務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員年收入有望突破10萬元。
(通訊員 皮江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