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復旦大學12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藍湖資本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胡磊作為優秀校友代表,與藍湖資本合伙人魏海濤一同作為主講嘉賓,出席由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PE/VC同學會、復旦經院全球校友會共同舉辦的「無人駕駛投資賽道觀察」主題分享會暨復旦經院青年校友講堂第28期。活動主題聚焦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投資機遇等核心議題,吸引了近百名校友及行業人士參與。
活動伊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詹璐致辭,她指出無人駕駛技術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與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資本在技術落地中扮演關鍵角色。隨后,詹璐副院長為胡磊和魏海濤頒贈“青年校友講堂”活動紀念牌,表示歡迎和感謝。
活動伊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詹璐致辭,她指出無人駕駛技術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與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資本在技術落地中扮演關鍵角色。隨后,詹璐副院長為胡磊和魏海濤頒贈“青年校友講堂”活動紀念牌,表示歡迎和感謝。
在無人駕駛領域,藍湖自2016年投資Momenta起,持續關注技術商業化進展。胡磊還指出,資本市場對智能駕駛關注度高漲,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車企股價漲幅顯著,比亞迪“智駕平權”戰略將推動行業成本下探與技術普惠,成為智能駕駛商業化普及的里程碑。圍繞智能駕駛,更多可落地的商業化場景成為可能。
魏海濤以產業發展脈絡為軸,系統梳理了自動駕駛領域從2004年DARPA挑戰賽至今的演進軌跡,剖析了不同應用場景的商業邏輯。他指出,中國依托算法創新、硬件制造體系和政策支持構建三重優勢,正在加速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其中城市配送(萬億級市場規模)、干線物流(成本優化剛需)及無人清掃(人口老齡化驅動)三大場景具備顯著發展潛力,但均面臨技術突破、法規適配與規模化運營的復合挑戰。
基于產業鏈演進視角,魏海濤強調自動駕駛架構正經歷從分布式向集中式的結構性升級,推動芯片、激光雷達及仿真測試等關鍵環節形成增量市場。針對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他提出需同步突破三重關卡:硬件量產實現成本優化、海量數據驅動算法演進、政策開放完善監管體系。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場景對技術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例如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需攻克復雜城市路況感知決策,而封閉場景更強調自動化系統的穩定性和效率。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中,中國應通過算法迭代、硬件創新與場景深耕的協同發展,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
最后,嘉賓與觀眾就自動駕駛技術與安全、投資決策與考量、企業發展模式等展開互動。藍湖資本表示,未來將持續深耕無人駕駛及相關新興領域,推動技術與商業化雙向突破,助力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布局。
關鍵詞: